您的位置: 首页 > 中医药文化

通心络胶囊临床及实验研究进展

时间:2016-03-21 15:35来源:广南县中医医院发布人:杨勇浏览:

   通心络胶囊以中医络病理论为指导,将益气通络、辛香通络、化淤通络、搜风通络等通络药物有机组方,对络病病因和络病引起的继发病理改变均有良好的改善作用。现代药理学研究表明,通心络胶囊具有血液保护、血管保护、心脑保护三重作用,从而能更有效地防治心脑血管病。

  血液保护:祛除络病之因

  降脂

  血脂异常与心血管事件的发生高度相关。张清德等通过研究发现通心络胶囊在降低总胆固醇、三酰甘油、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内皮素、载脂蛋白B、脂蛋白(a)和升高载脂蛋白A/ApoB比值方面疗效显著,可以有效调节冠心病伴高脂血症患者血脂水平。

  抑制血栓形成,改善血液流变学

  研究发现,通心络胶囊可以明显改善缺血性心脑血管病患者的微循环,主要表现为微动脉管径增宽、微血流速度加快、白色微小血栓消失,以及红细胞聚集指数、血浆黏度、全血黏度等指标得到改善等。张波茹通过研究证实,通心络胶囊能降低全血黏度、血浆黏度、血小板聚集性,溶解纤维蛋白原,增加脑血流量,抗血栓形成。

  血管保护:直接通络

  改善内皮细胞功能,抗动脉硬化

  研究发现,冠心病患者服用通心络胶囊后ET水平明显下降,NO水平明显升高,提示通心络胶囊有缓解冠心病症状、改善血管内皮功能的作用,可以降低细胞间黏附分子Ⅰ和血管细胞黏附分子Ⅰ水平,减轻炎性反应。梁小卫等人的实验结果则表明,通心络能显著改善外周血内皮祖细胞增殖、迁移、黏附能力,从而促进血管损伤后的内皮修复和心肌缺血后的血管新生,延缓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和发展,这也可能是其能防治动脉粥样硬化的机理之一。

  解除血管痉挛,促进侧支循环建立

  血管痉挛可以导致管腔变窄,影响血液通过;缺血区微血管坏死,往往会导致心梗、脑梗患者接受再灌注治疗后出现再灌注后无复流现象。研究发现,通心络可以提高NO水平,解除血管痉挛,并有效促进毛细血管再生,这对于侧支循环的建立,实现心肌梗死、脑梗死、动脉闭塞症后组织有效再灌注,以及改善糖尿病微血管病变等,都具有现实意义。

  保护缺血区微血管功能与结构完整性

  研究结果显示,通心络胶囊可以缩小心肌梗死面积,使室壁运动异常节段恢复时间提前,显著改善室壁运动节段指数,降低血中丙二醛的浓度,降低过氧化自由基对心肌细胞的损伤,改善血管内皮细胞依赖性舒张功能,这些都与通心络胶囊具有抗缺血心肌再灌注损伤、保护微血管内皮细胞功能的药理特点有关。

  心脑保护:修复络病继发的病理改变

  通心络干预治疗可修复络病继发的病理改变,提高机体自适应、自调节、自修复能力,使络脉网络系统的不平衡状态得以改善,达到不同层次的动态平衡,起到心脑保护的作用。

  缩小心梗面积,保护心肌

  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从动脉粥样硬化开始到最后斑块破裂的结局均有炎性反应的参与。研究显示:在急诊PCI治疗的基础上合用通心络,可平缓抑制促炎性细胞因子IL-6mRNA的表达。

  氧自由基产生过多或清除能力降低是导致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主要机制之一。研究发现,通心络胶囊可减少丙二醛合成与释放,从而减少自由基生成,并加速氧自由基清除,有明显的心肌保护作用。研究还发现通心络胶囊能改善或减轻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后心肌细胞肌膜肿胀、破损、肌浆凝集等病理改变。

  减少脑梗死面积,保护脑神经元超微结构

  急性脑梗死病灶是由中心坏死区及周围的缺血半暗带组成。中心坏死区由于严重的完全性缺血,可致脑细胞死亡而缺血半暗带内仍有侧支循环存在,尚有大量可存活的神经元,如果血流恢复,损伤是可逆的。改善侧支循环供血,保护这些神经元是治疗脑梗死的关键。

  实验表明,通心络通过清除自由基,抑制钙内流、减轻钙超载,抑制缺血早期小胶质细胞的活化,抑制炎性介质和氧自由基的释放,抑制细胞凋亡等多个途径,达到减少神经毒性物质的释放,减轻脑水肿,减轻大鼠缺血再灌注损伤和减少脑梗死面积的作用。而且对t-PA、PAI、TM、Hey等均有显著改善作用,能显著改善脑梗死患者的神经功能,促进局部脑血流,改善脑微循环,增加缺血及半影区的局部供血,防止缺血及半影区神经元迟发性损害,缩小梗死面积,从而使临床症状得以好转,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获得改善。

  编者按:大量研究表明,通心络在血管病变防治过程中发挥着多途径、多机制的显著疗效,是防治缺血性心脑血管病的中医良药,其活血通络的本质值得进一步探讨。